我們認識於民國六十三年......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it55.net/html/2007-09/7654.htm)
那年暑假過後,我們升高三。Jackie由自然組轉社會組來我們班,所以我們是高中同班一年的同學。
在一個五十五、六個人的班級裡,要熟起來是不容易的。我們大概是坐在附近吧,就這樣熟起來了。
畢業後考大學,我們倆都因為那年數學太簡單,卻都太輕心所以沒考出應有的數學成績而沒考好。
還好我們都留在台北,也不記得都是誰找誰,總之,大學四年,甚至大學畢業了,都一直有聯絡。
其間我們各自有了男朋友,就常常四個人一起玩。
我們有很多共同點,其中一個就是家庭環境都並不富裕。
我們四個都愛打麻將,有時就一起打個四圈。可是這麼熟的朋友,賭錢其實沒意思。
而且,其實也沒甚麼錢可以賭。有一次我們還發奇想打個見花見字有臺,這可是當時沒聽過的,
沒想到後來真的有這樣的玩法。當時我們只是想在可能沒啥意思的遊戲中增加點趣味罷了。
我想"都窮"多少是讓我們一直在一起的原因之一。那是個相信"門當戶對"、"有錢人都很勢利"的年代。
J和她男朋友都是讓我覺得非常講義氣、不計較錢的人。一起吃飯,他們總是搶著付錢。
我不習慣跟人搶這個,再加上生性就容易放棄,所以常常都是"吃他們的"。
對於這一點,我不曾說過甚麼,心裡卻是記得很清楚的。
現在的J是富裕的,仍然一樣愛付錢、請客。我常想:她能如此豐盛,正是因為她不吝於分享。
不論自己擁有多少,她總能與好朋友分享她所擁有的。而,她也正是個推翻"有錢人都很勢利"一說的典範。
大概十多年前吧,不知怎地我們就沒再聯絡了。後來再度碰面提到這一點時,沒有人記得。
一直到三年前,我們高中畢業滿三十年,在十二月要辦個reunion,我另一個同學在四月時拉我進籌備會。
我當時自願幫忙找人,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,因為畢竟經過了二、三十年,許多人都失聯了。
其實我會自願做這件事就是為了J,除了她我還會想找誰呢! 很幸運非常順利地找到了她。
十多年未見,第一次見面約在她公司,我去找她。
還記得搭電梯上樓時有點緊張,我想那是和fishhead的"近鄉情怯"一樣的心情吧!
然後,就是我首次與山花邂逅了------多年未見,第一次碰面J又要請客,而且是豪華大餐。
就我們倆,現在想想,很感謝她沒找May,雖然如今也記不清那天我們談了些甚麼。
多半是十多年空白的update吧,很高興時間並未拉長我們的距離,也許因為當年的基礎夠深厚吧。
之後我們就恢復了過去的互動頻率,三不五時碰面吃飯,多半仍是她請客,偶爾一起去爬山健行。
去年暑假她為了兒子上學搬去美國,當時我很不捨......。
這趟Xmas加上新年假期她回來,走前一天我們和Ru在Starbucks喝咖啡時聊天,Ru提到有人勸她,
"年紀這麼大了,交朋友不容易,不要隨便跟人絕交",當時我說我的想法剛好相反。
因為最近想跟人絕交時,就想到自己朋友很多,不必委屈跟甚麼人在一起。
其實有些話我沒說。朋友很多,是指中等程度的,多半是師生變成朋友關係的,真的很多。
然而,真正的好朋友,像這樣認識長達一世、彼此共有了很長的history,擁有共同的story ,很少!
而這樣的朋友,是不會讓我因為失約、遲到......想結束彼此的關係,即使一、二、三......六次。
這次相聚,有一回J提到長輩說她脾氣好、溫柔、總是笑咪咪的......。
是啊,一點都沒錯!只是我從未曾由這樣的觀點看過她。
她就是那種讓你覺得跟她在一起很舒服的人,彼此思考頻率相近,
溝通很容易,不像有些人根本聽不懂你在講甚麼。她又很愛笑,雖然如此,每回逗得她笑仍很有成就感。
簡直就是個百分百easy-going的人,我卻從未這樣看過她。
正如,這一回隔了十多年沒聯絡,第二、三次碰面時我忽然問她: "你是那種很理性的人吧?"
明明就是,我過去卻從未這樣想過,彷彿發現新大陸似的。
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好朋友! 人生有幾個三十年呢? 又能有幾個認識超過三十年的朋友呢?
而隨著我們年紀的繼續增長,我們認識的時間永遠會超過我們年紀的一半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