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douban.com/review/1138954/)
不是只有"演戲瘋"的演員才會入戲太深......

上週日的賽斯讀書會上,Babyface把Faith託她交給我的幾部片子拿出來時,Chiao看到了這齣。

她興奮地說:"好看好看!" Babyface也隨即點頭如搗蒜。

當時因為我不想事先知道任何有關它的事,所以並未追問怎麼好看。

終於在這週二有時間看了,片子結束時心情是非常複雜的。


起先我不覺得它"好看",因為幾乎在主線布好之後五分鐘,我就猜到結局了。

敗筆大概是我看到了它的原文片名......。

雖然許多副線我無法一一料中,不過主結局失去了神祕感,讓我對"好看"這一點稍稍有些失望。

不過,德國人的簡潔俐落表現在電影上,仍是令人激賞的。

包括:對白不多、鏡頭交代劇情密度高、運鏡直接了當不拖泥帶水或者搞噱頭。

在這部戲之前,我只看過"美味情緣" 的"前身"(忘了臺灣怎麼翻譯的) 這部德國片。

非常好看,是因為劇情、畫面都很吸引人。當時並未由電影本身感受到德國人的特質。

這是第一次見識了德國電影的迷人之處。


至於心情的複雜,我相信看過的朋友大概了解我的意思。

一個納粹祕密警察身負重任要找出"友善"劇作家的反東德證據,所以二十四小時監聽對方。

沒想到他漸漸"入戲"了,開始過起對方的生活了。於是,明明已經掌握了對方的"罪證",

他不但未採取逮捕的行動,甚至在他的上司動員前往搜查證據前,潛入劇作家把證物拿走了......。

他的舉動救了劇作家,卻葬送了自己的事業前途-----由一名優秀的辦案祕密警察降調為拆信員。

七年後兩德統一,劇作家因而有機會查閱當初他被監聽的所有卷宗。

就這樣發現了他之所以能倖免於難,是因為一個"代碼"的掩護。

他找到了這個人,不過未跟他相認,只默默看著他運送信件。

然而,這失勢的祕密警察卻在無意中發現劇作家揭露東德著作的扉頁,標上了感謝他的字樣。

電影就在這兒結束。我覺得它讓我們思考的點,甚至可以深到"人生的價值"。

到底怎樣的一生才叫值得?怎樣的成就才叫成功?


這兩天看龍應台的新書目送>>,其中提到詩人周夢蝶在六、七歲被問及遠大志願時說:

"我只要這樣小小一塊地(舉手在空中畫了個小圈),裡頭栽七棵蒜苗,就這樣過一輩子。"

據說周夢蝶今年八十六歲了,過的確實就是"一小塊地七棵蒜苗"的日子!

另外有一個小故事說個事業有成的大富豪到某個海邊小漁村渡假。

他看到當地人過著窮苦的日子,按耐不住地問了個小夥子為何不改善生活。

他一步一步地提供方法,小夥子一步一步地問他目的。最後的對話是:"XX要做甚麼?",小夥子問。

"XX之後你就可以賺大錢啊!" "賺大錢要做甚麼?"小夥子又問。"賺大錢之後就可以到海邊渡假啊!"

"我現在不就在海邊優閒地過著渡假般的生活嗎?" 一語驚醒夢中人! (所有的男性朋友請好好思考)


至於祕密警察之所以會身不由己地過著劇作家的生活,除了前面提到的"入戲太深",

多少也包含著些"英雄惜英雄"的心情吧? 

劇作家在東德的藝術圈裡,是唯一能打動人心又被政府視為"乖"的人;

祕密警察在他的專業圈裡,也是頂尖的一等一人才-----

他只不過去看了一齣劇作家的舞台劇,就斷定這人有問題,絕非高層以為的"安全"!

當一個英雄碰上另一個英雄,卻是跟自己在相反陣營裡的時候,犧牲自己成全對方,有時就成了劇碼。

而當劇作家知道所有的來龍去脈之後,應該也是另一個方向的英雄惜英雄心情出現的時候吧?

為什麼不跟他相認好好酬謝一番呢? 有沒有可能他採取的正是當初警察珍惜他的同樣方式:默默地?

從求仁得仁的觀點來說,這該算是一部喜劇。

(感謝我長居印尼的二哥,在我國中時就教我怎麼分別喜、悲劇。)

然而,情感上,看完後仍讓人不禁唏噓與稍感沉重。

理性與感性在這兒糾結著,也許正是心情複雜的原因吧!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yaa822 的頭像
    Liyaa822

    Liyaa822的部落格

    Liyaa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