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liyaa822/1385627104-3718238207.jpg&width=416&height=300)
這兒唯一不變的一道料理......
(圖片來源:http://blog.udn.com/community/img/PSN_PHOTO/101match/f_1641258_1.jpg)
這是鹹食的最後一道菜,也是你唯一在不同時候來都會吃到的相同食物。
食養山房不分假日、非假日;午餐、晚餐,只有一種選擇-----由廚房決定食材的套餐,含稅1100元。
看來不便宜;然而,你光看他們的官方網站就知道這兒不只賣用心設計、料理的新鮮食材;也賣文化。
來過之後,你就知道為何知名導演李安每次回台宴客或慶功,一定選在這兒。
完全中國風的空間設計,連庭院造景或者室內使用的任何一朵花都充滿了中國風味。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travelfun.com.tw/RestaurantIMG/53820/b11128620078.jpg)
今天我們餐前散步時,竟然聽到有人在空闊的庭院內練習吹笛子!
這不稀奇;但想像一下如果樂器換成Sax......!
年輕時我曾經很愛中國風的,後來不知怎地,
忽然覺得仿若吃了一餐buffet後撐壞了似地,再也受不了它了!
然而,這裡的中國風帶著低調的味道,不那麼讓人sick。我想是整個空間的能量夠好吧!
繼去年退休時同事請我來這兒的首度與它邂逅,今天我們是第二次相遇。
拜三十四年未曾見過的高一同學Cindy由美國回來度假之賜;更拜Emily精準無比的直覺之賜-----
從我們決定好日期之後,我和Emily就有至少三次這樣的對話:
E: "要不要去那個食養?" 我: "不可能,那兒都要一個月前訂位的。"
這並非唬人,而是三年前我們辦公室第一次說要到這兒聚餐,我打電話來訂位時得知的。
今天一路上,Emily邊走邊問晚餐要去哪兒吃。有人說竹子湖;有人說金山;有人沒意見。
後來看到竹仔湖的長青廬,車上有兩人說來過,都說不錯,於是Emily說我們四處晃晃之後回這兒吃晚餐吧!
就這樣晃到雷達站,晃到小油坑,下來時就晃到食養山房外面了。
Emily要Yangmen下車問問看有沒有空位。
我們在車上等時,我又重複了一"次這兒都要一個月前訂位的"......。
沒想到Yangmen帶回好消息! 據說服務員特別問了我們人是否到齊了。
我猜他們都有現場保留位給有誠意(或者是"沒概念"?)的、已經找上門的客人吧!
總之,今天就這樣意外地吃了頓大餐。
就食物而言,我感覺去年來的時候比較精彩;
不過大家都同意比起許多更貴的地方,這兒是算值回票價的了。
感覺似乎有十道菜,比較接近懷石料理那樣地精緻,分量卻非常足夠。
最後的雞湯據說是他們的招牌,我個人並非頂愛。
我比較偏愛滬式的,如鼎泰豐的"原盅土雞湯";不過後來發現點水樓的雞湯更勝一籌。
然而食養的雞湯是有玄機的,就是圖片上那朵乾燥的睡蓮。
滾燙的雞湯放在砂鍋裡端上桌後,服務生會夾一朵蓮花放在湯面正中央。
因為是乾燥的,所以本來花瓣是包裹著的;
隨著湯的熱氣慢慢滲入花中,花瓣就一片片地展開平鋪在湯面上。
就是這個玄機(其實我心裡想的是"噱頭",因為那是視覺餵養,無關味覺)!
去年來這兒時我還在吃素,這兒的料理連全素的都好吃極了!
當時這道雞湯我偷嘗了半碗,後來我的素湯上來之後,個人覺得比起這鍋雞湯美味太多!
坦白說: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素湯比葷的美味,因為湯頭! 素料要勝過葷食太難了!所以印象十分深刻。
食養的雞湯可惜在放入太多材料了-----各種菇、蓮子、蓮藕......有的沒的,整個味道就混掉了!
不如上海式的雞湯,除了蔥薑,甚麼都不放,你可以完全不被影響地品嘗美妙的原味-----只要那雞夠好。
然而整體而言,我還是頗推薦這兒的。
沒來過的朋友可以安排個陽明山國家公園一日遊,晚上到這兒享受在寧靜山間、充滿文藝風味的晚餐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