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圖片來源:http://blog.roodo.com/pitchdark/archives/5086421.html)

課程前三天的基礎訓練"呼吸觀察"對我而言還算輕鬆,雖然真的有學員告訴助理老師他觀察不到自己的氣息。

不過,很大的挑戰是雜念很多。第三天的"觀察鼻子到上嘴唇緣的感受"時,我想到了一個讓自己專注的方法:

隨著每一次呼氣、吸氣,我在心中告訴自己感受到的是甚麼,比方說:冷、熱、濕、脹......。

這三天當中,第二天真的是最難熬的,對我而言主要因為長時間的靜坐。

雖然尚未進入一整個小時不得調整坐姿的內觀時期,然而共修時間長達一小時,

仍非平常只靜坐二、三十分鐘的我能輕易適應的。於是,"熬"時間成了挑戰。

我常企圖由耳朵聽到的聲音來揣測時間可能過了多久、還得再熬多久。

當然這時最悅耳的聲音就是葛印卡老師的唱誦聲,他的濃濁嗓音在這時可比天使的悅耳聲音啊!

此外還有餐車的聲音。因為由廚房到我們住的樓房內餐廳得經過禪堂,車輪在小徑上滾動的聲音如此動人啊!

進入內觀之後呢,"身體的細微振動"成了新的挑戰,畢竟對許多人而言,要在全身上下各處都能有所感受,

就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了!比方說我在四肢容易有感受;胸、背就相對遲鈍多了。

此外,最容易感受到的,像是腳痛,通常被歸為"粗鈍"的感受,那不是練習的目標,

也就是說是相對容易感覺到的。然而,大約到進入內觀的第三天,也就是課程的第六天,

我終於感受到甚麼叫做"身體的細微振動"了!而到了第十天早上的共修時,我忽然頓悟了:

這"細微的振動",其實正是我們身上的能量流動,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"氣"。

因為它如此細微,若非有敏銳的感知力是很難感受到的。

而第七天晚上的共修,到了接近尾聲時,我的雙腳踝骨附近交疊得讓我疼痛難耐。

內觀時非常重要的是,或者說有兩個關鍵語:平等心、不產生習性反應

也就是說對愉悅的感受不生歡喜貪愛的心;對疼痛不悅的感受不生厭惡瞋恨的心

葛印卡老師甚至說:當我們完全放掉對疼痛的瞋恨時,會進入一種不再感受到任何疼痛的"禪悅"境界

我就在第七天晚上感受到了,完全放掉對疼痛的情緒,我臣服了!

之後的片刻,忽然升起一種非常非常寧靜的感覺。

第八天早上,則是從頭到尾都不曾感受到一丁點疼痛。我並未歡喜難掩,但無法完全不高興。

就這樣,到了那天晚上的共修,我又體驗到疼痛了! 這正是佛陀這個法門要我們體驗的:無常!

正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的,所以愉悅時不必歡喜,痛苦時不必生恨。不論面對甚麼,告訴自己:

這也是會過去的! 對於不愉悅的狀況,更可以加上:我看你持續到何時!

整個說起來,我最嚴重的撞牆期出現在第七天下午。午休起來,就強烈感覺到"我已對這一切厭煩至極了!"

所以共修結束後我立刻離開禪堂,未作片刻逗留;也並未立刻回寢室自己練習,而到處走走晃晃,

上上廁所、喝喝水、去晒衣場看看晾的衣服乾了沒......等等。本想到庭院散步,但打消念頭了。

然而,我仍未過度逾越尺度,到了晚餐前半個小時吧,就坐在床上閉目練習了。

我知道自己不會半途而廢離開內觀中心,那麼越軌越遠,只會給未來的自己越多麻煩,

所以很快回到軌道上。這是我日座處女的特質吧,因為實際,所以會因考量方便而決定遵守規律。

回顧我的求學過程,雖然大致遵守規矩多半因為母親的嚴管,從小就習慣做乖孩子。

然而,我感謝自己的叛逆並未在求學期間太過運作,遵循老師的教導使我在學習上非常輕鬆。

所以,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第八天下午,而我更安然地稍稍縱容自己一下,又不致離"正道"太遠,

就這樣不太痛苦地度過了十天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yaa822 的頭像
    Liyaa822

    Liyaa822的部落格

    Liyaa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