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liyaa822/1385627246-2551188966.jpg)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hmps.chc.edu.tw/dafo/06anecdote/068buddha.htm)
內觀是佛陀在悟道前所用的禪修方式,也就是使他悟道的關鍵。
理論基礎:人生是苦的,原因:對喜好的事物貪愛、對討厭的事物瞋恨,兩者都造成執著。
然而,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。對無常的萬事萬物產生執著,其結局必定是苦。
生死輪迴是苦的,而每一次死前最後一個心念會成為下一世出生時的第一個心念。
修行宗旨:離苦得樂,包括在世時的現世快樂以及了脫生死輪迴的終極之樂,
後者關鍵在不對事物生出習性反應。
對 策:透過對自己內在實相的親身體驗真正感受"無常",進而了悟而不對任何事物執著
且不以習性反應。此即"內觀"的理論基礎、目的、方法。
具體作法:透過向內客觀而不產生貪愛瞋恨地觀察自己全身各部分的感受,
且發現這些感受儘管各有特色,卻具有相同的本質-----來來去去,沒有永恆存在的,
一切都是無常的,而親身體悟無常。
課程安排:為了培養觀察全身感受的敏銳感知能力,前三天半以"觀察自己的自然呼吸"為主要內容。
包括第一天觀察吸氣吐氣、第二天觀察鼻孔外緣氣息的進出、
第三天觀察鼻梁至上嘴唇緣的感受。後六天半才真正進入內觀,包括:
以大約2~3吋見方大小的部分為單位,由頭頂百會到腳趾尖,一一觀察各部分的感受、
以對稱的方式同時進行身體兩側各部位的掃描、以水流流動的方式一次遍掃全身、
以前而後左而右的穿透方式掃描各部位的感受等等。進入內觀課程之後,
每日三次的共修一小時中,不得變換坐姿!
全站熱搜